![上海热线网](upload/logo/35.png)
福建省泉港区山腰街道聚福社区成立于2014年6月,地处山腰街道主城区,是2010年泉港区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系五个镇的拆迁居民综合安置点。近年来,聚福社区立足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探索“一核四化”网格管理新模式。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筑一网统管的运行机制。
一是强组织。将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构建社区党总支为龙头,党总支委员包支部,支部成员包小组,小组成员包楼栋的组织体系,社区两委中的党员兼任网格长。
二是划网格。建立“街道+社区”大网格,织密“社区+小区”中网格 ,做细“小区+楼栋”小网格的四级网格架构。社区划为8大网格片区,辖3个安置小区、12个商业小区。
三是定职责。明确网格人员分工,严格落实网格员按期巡查制度、居民信息整理收集制度等。
构建横纵联动机制,实现网格管理联动区域化。
一是信访联调。充分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手段,灵活采用现场调解、上门调解等方式,协调解决网格内居民的矛盾纠纷。共解答法律疑惑10件,现场调解邻里纠纷8件。社区成立至今,零上访。
二是治安联防。在社区网格中心(警务室)派驻一支固定的联防队伍,积极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治安网络防范。片警固定值守,定期分析辖区治安形式,提出针对性意见,及时发布警情及治安预警,指导社区网格治安防范工作。治安联防队每月开展60多次巡逻,解决巡逻突发事件8件。
三是平安联创。先后与13个涉迁村及区公安分局、司法局、交警大队联建,开展“平安网格”创建,实现重点问题联治,网格内精神障碍人员每月15号之前上门体检。
实施网格队伍建设工程,实现网格治理现代化。
一是配强网格队伍。全面整合辖区内网格员、片警、联防队员、志愿者和社区“两委”,推行“一格五员”的管理新模式,确保网格化治理力量稳定充足。
二是网格动态滚动。将居民按小区-楼栋-单元-住户进行网格动态管理,定期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居民困难需求。通过建立一户一档,每月增加建档200多户家庭信息。
三是提升服务阵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党建动漫园、“10分钟便民服务圈”、“26°近邻温度”服务小栈,为网格内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执法人员及小区居民提供休闲便利场所,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服务对象分类覆盖,实现网格服务精细化。
一是少年儿童贴心“四导”。建设“党员+青少年成长营”,联合驻区单位树人托管品牌机构共同实施“邻里为民公益项目‘树人公益课堂’”,着力打造“四点钟学校”。目前,树人公益课堂已服务涉迁子女36人,并举办了DIY汉堡包、垃圾分类、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
二是贫困家庭暖心“五帮”。采取“帮资金、帮物资、帮思路、帮信息、帮技术”的“五帮”模式,从就业、生活等方面加强对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决涉迁群众后顾之忧。目前,累计帮扶20多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创业,实现每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三是老年群体走心“六助”。建立“伍心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出以“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学、助乐”为基本内容的“六助”服务项目菜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推出服务清单项目40多条,发动180多人次、12家企业商家献爱心捐物资,救助支出达30多万元,惠及群众300多人次。
凝聚多方协同合力,实现网格管理聚力协同化。
一是睦邻服务有温度。从离退休干部、机关在职党员、业委会成员、志愿服务骨干中遴选优秀党员担任网格“话事人”。以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邻里联络员、环境监督员、文明劝导员为目标,协调解决邻里揪心事烦心事37件。
二是挂钩服务有广度。落实机关企事业党员“双报到”制度,引导39名党员就近就地发挥作用、参与社区网格治理,常态化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活动,帮助解决网格治理有关问题25个。
三是志愿服务有深度。联合区域共建单位成立扶贫帮困、法律援助、文明劝导、敬老助老、治安巡逻等5支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90多人,实施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儿童健康成长指导、“社区小管家”等志愿服务项目。今年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解决群众各类事务80多件。(林钰程)
上一篇 广州探索建设近零碳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