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主办的“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浙商博物馆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挑战与未来展开深度研讨,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与智慧。
研讨会由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主持。他认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勤劳智慧的实践写照,彰显了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研讨会上,相关专家作主题发言。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提出从理论、制度、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创新经济制度并支持各类创新,以创新夯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院长刘亭以“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为主题展开演讲。他认为浙江传统生产力发展受限,新质生产力尚未成熟,产业发展面临青黄不接的难题。为此,他提出从人才管理、分配制度、新兴企业培育、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四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文创新,把创新创业创富的内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发展战略部部长黄勇概括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的四大特点,即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从消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他从企业家、政府官员、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强调当前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上,推进理论和制度创新。
截至2024年末,浙江在册民营企业总量达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专家认为,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前沿阵地,浙江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杭州六小龙”,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积极探索值得提炼总结。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谢晓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等专家从营商环境、政府和市场关系等角度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阐释。
此次研讨会深度探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为探寻未来发展的崭新机遇与可行路径提供了丰富思路与方向,也为破解全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浙江方案。陈寿灿表示,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将持续搭建智库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再立新功。(经济日报记者 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