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出反常必有因?
今年,谢霆锋时隔20年再开演唱会,唤起无数8090后的青春回忆!
巧的是,他背后的“金主”英皇,正深陷经营危机!
根据财报显示,英皇国际面临166亿负债压顶,受此连累,从周一至今,英皇系个股是全面暴跌。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谢霆锋罕见开唱是不是“临危受命”,受老板杨受成的委托?
毕竟,英皇的财务状况,已经非常危险 ⚠️。
上周末,英皇国际公布了2024-2025财年全年业绩公告,数据几乎全是雷点……
譬如收入达13.76亿港元,同比增长41.5%,看似营收有所改善。但对比上一个财年,亏损却由20.28亿港元增加至48.4亿港元,增幅高达138%!
更加让人担心的是,集团总负债更高达172亿港元,流动性风险极大。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166亿港元的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贷款协议条款。
而另一边,公司账上现金仅剩6.39亿港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站在悬崖边了。
雪上加霜的是,负责审计的德勤对业绩报告发出非标准评价:不就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而在上一个财年,德勤在审计报告里说的还是“重大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从“不确定“到“不发表意见”,你品,你细细品。
事实上,英皇国际近六年都在血亏——
2019年,亏损36.44亿元;
2020年,亏损7.67亿元;
2021年,亏损4.69亿元;
2022年,亏损21.42亿元;
2023年,亏损20.47亿元;
2024年,亏损48.43亿元。
为什么会持续亏损?
英皇国际方面给出的说法是,收入增加但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所投资地产的公允价值出现亏损,而且香港商业租赁以及写字楼市场的需求也持续低迷。
你没看错,英皇国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香港明星和电影投资,是英皇最为人熟悉的标签,却不过是英皇系集团庞大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
目前,英皇旗下共有七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分别是英皇钟表珠宝、英皇国际、英皇资本、英皇文化产业、英皇娱乐酒店、新传企划以及欧化国际。
在这其中,钟表珠宝是英皇的发家板块,而房地产,则是这些年的业务重心。
也是其老板杨受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领域。
最早是在1983年,香港爆发港元危机,英皇的创始人杨受成就因过度投资地产而资不抵债,旗下地产项目和英皇钟表珠宝店被汇丰银行清盘接收。
直至1986年,经济环境好转,杨受成向加拿大皇家信托银行借款,全数购回原来的资产后,再次进军地产,大量收集铺位物业。
1990 年,他正式成立了英皇国际集团,专注于物业投资与地产发展。如香港罗素街、北京长安街及伦敦牛津街,均由英皇国际的物业投资与开发。
杨受成曾在采访中直言:“自己最喜欢金融和地产业务,这也是未来英皇集团的发展目标。”
这一段故事,是不是颇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鸡汤气息。
或许正是这种成功经历带来的自信,让英皇国际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后知后觉,没有更早抽身而退。
2023年,英皇国际开始变卖资产,要不将物业卖给杨受成自己、大股东或者英皇系其他企业,相当于用家族资金输血公司。
要不在市场上贱卖给其他人,譬如西环维港峰的铺位,当初挂牌价2.4亿,结果放盘三年无人接盘。
直到今年6月,在砍价六成后,才以9288万成交。
英皇国际靠着“拆东墙,补西墙”方式撑下去了,却没能阻止资金的窟窿,越变越大。
目前,英皇国际表示公司正与相关银行协商财务重组,并计划出售投资物业以筹集资金。
对此说法,资本市场却不买账。
因为,尽管英皇国际拥有价值298亿港元投资物业,但要在当前环境下套现,实在太难太难了。
要知道,英皇国际旗下的物业中,写字楼和商场占比超过70%!而这一类资产,回报周期较长,买方又少,在市场下行期变现难度极大,
以其核心资产香港尖沙咀英皇集团中心为例,资料显示,2025年租金收入较2019年下降至35%,空置率从5%升至18%,估值大幅下滑。
想找人接手,谈何容易呢。
而无论是这类物业价值下滑,还是英皇国际深陷现金危机,TA们都是香港经济形势变化的缩影。
目前,香港零售市场愈发低迷,奢侈品风光不再,内地居民拖着行李箱的自由行,已经淡出视线。
至于本地居民,消费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北上消费。
这继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包括商铺出租率的下降,写字楼空置率高企,步行街关店潮蔓延等等。
反映到商业地产上,就是租金下滑,价值暴跌。业主想要转手套现,就只能边等边降价。
更惨的是,这种现象还在持续发酵扩散。
像英皇国际这一类重仓香港商业地产的房企,预计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彻底摆脱困境。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篇 地铁TOD+新规Plus!这些爆款“好房子”,以后恐难再有!
下一篇 没有了